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与途经
来源:保定人才网
时间:2021-12-10
作者:保定人才网
浏览量:
自从国家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职业教育的春天就悄然来临。与此同时,职业教育工作者也逐渐意识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中职校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专业技能过硬外,还需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只有如此,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才能帮助学生成为“具备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校应该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作为德育工作重点,一线班主任应该重视并研究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
一、当前中职毕业生普遍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
通过对中职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以及深入用人单位采集信息,多数中职毕业生在职业道德认识水平上与社会要求基本一致,但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道德问题,较为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淡漠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各行各业中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一些知名企业已明确将“合作精神”或“团队意识”作为考量人才的一项基本要求,这对现代学校教育,特别是中职学校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放眼中国的现状,无论是家庭教育抑或学校教育都十分欠缺团队合作意识教育,因此许多学生缺乏奉献和牺牲精神,集体荣誉感淡漠,不懂得如何在共同的团体规范或游戏规则下与他人求同存异、团结协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二)缺乏主动性,服务意识淡漠
中职毕业生大多从事服务业,服务意识是应该首先具备的,它是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而笔者接触的一部分中职毕业生过度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也不会从被服务人群角度、企业角度考虑问题,没有自觉主动、从内心出发为顾客提供周到服务的愿望。比如会议服务的现场,做服务的学生立在会场却不会及时为与会人员倒水;做导游的学生带团过程中,对游客的需求视而不见。这些都是由于缺乏服务意识而导致的工作服务质量低下。
(三)缺乏职业责任感
日常生活中,“责任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词,作为社会属性的人,无论处于何种角色,必然要担任起一定的使命、职责和任务,而具体到“职业责任感”,顾名思义,就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中职生进入职场,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和企业,容易片面地持有某些认识、抱有某种态度,并且导致他们本来就不强烈的职业责任感越来越淡薄。工作中,由于一点不顺心的事或上班路途远了点、加班多了点,被师傅或客户批评了几句,就招呼也不打,立即走人;由于自身专业技能薄弱,工作中便表现出不知所措的烦躁,甚至出现谎称病假的逃班现象;有些中职毕业生主观上觉得职业责任感很重要,但在实际行为上却难以落实。
二、开展有效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一)以职业道德培养为导向的班级文化建设
什么是班级文化?简单地说,班级文化就是“班级成员在班主任老师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形成的、被班级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班级文化可以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文化;所谓“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各种班级制度、班级的舆论导向等。
以学生职业道德形成为导向的班级文化建设,即班级文化建设是以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形成为中心的建设活动,其实质就是认定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途径和目标。为了加强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我们可以以之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开展具有班级个性的文化建设。
(二)通过组织学生课内外活动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1、利用社会实践提升职业道德意识
中职生参加社会实践,可以了解企业和职业,形成对企业与职业感性、多方位的认识;也可以通过活动提高职业道德意识、规范意识,培养责任意识。
2、依托主题教育课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的本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在学校教育中,主题教育课是体现集体教育的重要形式,运用得当,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
主题教育课上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从本班学生的专业出发,兼顾学生的职业需要、情感意志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培养对中职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一名中职班主任,要帮助他们树立职业道德意识,并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和培养,以争取做到知行一致、言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