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抚州上了央视《焦点访谈》
2019-01-16来源:保定人才网点击: 次作者:保定人才网
“赣东新闻”
由抚州市全媒体中心主办
每天为你推送
主流、好看、实用、有趣的新闻资讯
在这里,读懂抚州
扫描二维码关注
今晚,
央视《焦点访谈》
以“为了一江清水”为题,
聚焦长江经济带沿江三年来发生的变化,
浓墨重彩地报道了
抚州启动长江水源地的综合治理,
在投入大量资金的同时,
还在制度创新上下了大功夫,
助力长江经济带发展
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下面快跟抚小布一起来看看!
(完整版视频如下↓↓↓)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立了规矩,划了红线,明确了方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年5月30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绘制蓝图。
3年来,
长江经济带怎么样了,
沿江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一起往下看
↓↓↓
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位于长江边,两年前沿江都是大片的临江化工厂区。市民杨青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曾经最不愿意拍的就是这里。
化工,曾是宜昌“吃饭”的产业。地处长江上、中游分界点的宜昌,磷矿蕴藏量占到全国目前已探明储量的15%以上。依托丰富的磷矿资源和紧邻长江的航运优势,化工产业在宜昌长江之畔快速崛起,成为宜昌首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一度贡献了全市三分之一的工业产值,也占了湖北省石化产值的三分之一。但很长一段时期,宜昌化工处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无序状态。
2014年底,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之一,对于沿江省市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宜昌,也打算借机重新布局沿江产业,一解结构调整之痛,但是长江环境保护问题却并没有考虑太多。
与宜昌的发展思路类似,地处长江流域的江西省抚州市在发展中也曾经对长江的保护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抚州位于长江的中游,穿城而过的抚河流入鄱阳湖,最后汇入长江。程家村位于抚河、宜黄河、凤岗河交界的湿地地带,是一个“河中村”。村民们将湿地开垦成水田,主要靠种水稻和养殖牲畜维生。这种传统的生活不仅破坏了湿地,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也是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抚河,最终注入长江。虽然破坏了湿地,但程家村却多年没有规划搬迁。
位于抚州市东乡区的抚河支流北港河更是污染严重,其沿岸众多小规模的养猪场、采砂厂和工厂,产生的污水也是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流经的水库也长年进行高密度水产养殖,影响了水质。这条像“毛细血管”一样的支流,没能给长江送去清流,反而注入了遭到严重污染的劣五类污水。
而像这样的重发展、轻环境的现象,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中并不鲜见。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全球第一的内河黄金水道,每年航运货物吞吐量在20亿吨以上,居全球首位。可以说,长江经济带有着独特的发展优势,是我国经济的重心所在、潜力所在和活力所在。
但是长期以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一直处于无序的状态,依托黄金水道,沿江化工企业林立,资源开采无度,生活和工业废水随意流入江中,长江经济带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立下了规矩、明确了方向。沿江11个省市转变发展理念,开始探索新的发展之路,宜昌也开始行动了。
如何修复长江生态?宜昌决心向污染最重的化工产业“开刀”,变“沿江生产带”为“沿江生态带”。2016年,宜昌开始对沿江1公里内的所有化工企业进行清理,计划到2020年关闭、改造、搬迁或转产134家化工企业,一场“清零”之战打响了。
向支柱产业“开刀”,结果可想而知。2017年宜昌GDP增速从上一年的8.8%跌落到2.4%,全省排名垫底。GDP虽有回落,可这场“生态革命”并未停下。
在加速淘汰污染企业、落后产能的同时,宜昌强力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走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循环化之路。同时着力培育新动能,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得到极大发展,宜昌的经济开始复苏了。
就在湖北宜昌
大刀阔斧破旧立新的时候,
江西抚州也开始启动了
长江水源地的综合治理。
48个亿的大投资,却没有一项大型开发工程在其中,全部资金都用于抚河全流域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上,包括封山育林、水土植被保护、抚河两岸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而其中一项就是整体搬迁程家村,并在其原址建立起一座湿地公园。
除了大量资金的投入,抚河流域的综合治理还在制度创新上下了大功夫。抚州市将绿色发展指标纳入综合考评体系,全面实行领导干部生态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新制度施行后,东乡区因北港水质问题收到了市里的一纸罚单,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下定决心后,东乡区迅速启动了包括污水处理厂建立、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综合治理、沿河企业整治等9大工程的系统治理方案。一年之间,北港河沿岸建起了17座工业、生活污水处理厂,沿河133座养猪场全部关停搬迁,282座水库全部退出水产承包养殖,由政府统一收回管理。整治后的北港河,水质由劣五类提高到了三类,恢复了一河清流。
宜昌和抚州的变化只是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3年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和沿江11个省市,统筹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实施了一系列专项行动。全部完成1361座非法码头整改,完成2673个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工作。长江水质持续改善,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开局良好。据监测,2018年1-9月,长江经济带水质断面优良比例为77.2%,较2015年底提高10.2个百分点。劣V类水质比例为1.8%,较2015年底下降4.6个百分点,长江水质正在逐渐改善。
3年来,长江经济带的变化,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一个是“清”,污染越来越少;另一个是“青”,绿色越来越多。这里还有一组数字:2018年前3季度,长江经济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占全国44.1%,比2015年提高1.8个百分点。这样的变化说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不是对立的,共抓大保护不但没有影响经济发展,而且还促进了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正在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除了《焦点访谈》外
还有这些央媒集中报道抚州
今日,《新华每日电讯》01版、《光明日报》02版共同刊发新华社稿件《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三年述评》,报道抚州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得益彰的新路,用绿水青山“敲开”金山银山之门。
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题: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三年述评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这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2016年1月5日,重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生根发芽。
2018年4月26日,武汉,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擘画新时代中国发展新坐标。
3年时光,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正在崛起。
绿水青山“敲开”金山银山之门
冬日,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观必上桔园景区游人如织。近年来,南丰将桔园变公园,着力打造蜜桔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甜蜜事业”。
在抚州市委书记肖毅看来,生态底子好,绝不意味着可以有破坏一些也没事的想法。“着重在‘变’字上做文章,努力把抚州的绿水、青山、空气变成资产、资本、资金,把抚州的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落地国际标准碳汇项目,出台生态红线管控实施办法……抚州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得益彰的新路。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9%,高于全省8.8%的增速水平。
抚州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一个缩影。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在生态保护中实现经济发展——
2018年1月至9月,长江经济带水质断面优良比例为77.2%,较2015年年底提高10.2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比例为1.8%,比2015年年底下降4.6个百分点。
同期,沿江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占全国比重达44.1%,比2016年和2017年分别提高0.9个和0.4个百分点……
实践证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而是辩证统一;共抓大保护非但没有影响经济发展,而且推动长江经济带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3年来,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10个专项规划、11个实施方案及一系列支持政策为支撑的规划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绘制蓝图。
1361座非法码头全部完成整改,其中彻底拆除1254座并实现生态复绿,规范提升107座;“化工围江”初步遏制……
武汉,因江而兴,但过度开发不仅导致临江不见江,甚至直接阻碍大江行洪。
如今,汉口江滩、武昌江滩、汉阳江滩、汉江江滩……总长46.9公里、面积527万平方米的滨江绿化带,成为这座城市的“绿色客厅”。
“凡是‘两山论’践行好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仅不会因生态环保而迟滞,反而更具活力、质量更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绿水青山,从来都不是金山银山的拦路虎,而是敲门砖。”
汇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动力
生态环境保护,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高质量发展,既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应有之义,更是必然选择。
3年来,长江经济带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牵引力。
近日,上海嘉定区与江苏苏州、浙江温州决定,整合各自创新资源要素,打造长三角科技“双创券”服务平台。“双创券”覆盖高校院所、检验检测机构等130家,提供大型仪器设备1705台,支持异地结算,是科技创新的通用“粮票”。
发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龙头带动作用,依托长三角雄厚产业基础,率先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长江经济带上,一个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正在形成。
上海浦东、武汉光谷,杭州互联网、苏州高端装备制造、合肥人工智能、成都军民融合、湖南创新文化、贵州大数据……各具特色的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速成长。2017年,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53.9%。
3年来,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巴山与蜀水的距离,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脚步中不断拉近。
2015年年底,成渝高铁通车,将成都与重庆的通行时间缩短为1.5小时。2019年,连接成渝两地重要城市的成(都)达(州)万(州)铁路即将动工,两地之间毛细血管将进一步打通。
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重庆、成都、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设,浙江梦想小镇等一批产城融合特色小镇成为双创主基地……
3年来,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果园港”,曾经只是重庆一个地名,而今频繁出现在国际贸易版图上。
2017年年底,首列从果园港始发的中欧班列开行,中欧国际货运大通道与长江黄金水道无缝衔接,每箱水铁联运货物节约千元左右转运成本。
大开放促大改革。黄金水道联通“一带一路”,上海、浙江、湖北、重庆、四川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持续推进,撑起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一极。
2018年1月至11月,长江经济带开行中欧班列3562列,占全国开行总数的63%,同比增长67%。2018年前三季度,沿江11省市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达44%。
推动共抓大保护再上新台阶
做减法,切割的是利益,转变的是长期发展模式,并非易事。
相关部门组织暗访发现,有的企业供对外检查的法定排污口出水清澈,却私设排污口将污水排向长江;沿线一些生态保护区被侵占;一些生活污染物倒入城市雨水收集井后流向长江。问题背后,是违法成本低、惩罚不到位,是一些地方政府监管不力,甚至纵容包庇、利益勾连。
看不到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看到了问题而回避问题就是严重错误和失职。
2018年年底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强调,坚持问题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取得新进展。
始终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污染长江违法犯罪行为;建立长江经济带联动机制;加快长江保护法立法进程……
“要建立发现问题的机制、监测预警的体系,建立台账,逐一解决,切实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司长罗国三说。
长江经济带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是一个有机整体,共抓大保护,关键在一个“共”字。
突破利益藩篱,关键靠制度,核心是问题导向。
针对长江流域“多龙管水、多龙治水”的监管体系,加快推进长江流域管理体制改革——
设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
加快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坚决把最需要管住的岸线、河段、区域管住,坚决把产能严重过剩、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风险突出的产业管住;
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机制,完成长江水环境质量预警……
针对上下游生态保护和产业错配等利益问题,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原则,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云贵川3省共同出资2亿元设立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基金;安徽、江苏、浙江、重庆、湖北、江西等省市相继建立省内生态补偿机制。
针对沿江省份利益协调问题,不断创新完善协同发展体制机制——
相关部门会同沿江11个省市建立长江经济带“1+3”省际协商合作机制,下游、上游、中游多层次协商合作机制架构逐步形成……
这是一场攻坚战,突破利益藩篱、构建长效机制,为高质量发展集聚动力;
这是一场持久战,既要一张蓝图干到底,更要苦干实干,久久为功。
1000多个日夜,中华民族母亲河展现新容颜,为中国经济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1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01版刊发新华社稿件《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述》,报道抚州资溪借助政策优势,一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手发展旅游业,把好山好水做出富民的大文章。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题: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述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这5年,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广州市民冯敬滔居住的大金钟社区38号大院楼房不到3米远,有一条小河名叫景泰涌。自从1995年搬来,他家面向河涌的厨房窗户便很少打开。“气味太臭了,开窗户受不了。又黑又脏的河流上漂浮各种垃圾。”
在广州,像景泰涌这样的黑臭水体不在少数。2018年9月,景泰涌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提速。补污水管网建设短板、清污分流、清除底泥……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加速推进。
景泰涌变了。以往河涌厚厚的黑色底泥已“一去不复返”,站在河边也闻不到难闻的臭味,河段水质已经接近三类水的标准。
一条小河的蜕变,映射出的是我国近年来持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的力度,更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
天更蓝。2018年,我国蓝天保卫战持续发力,1至11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PM2.5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2.1%、6.5%、11.1%。
水更清。全国各地都在向群众身边的污染——城市黑臭水体“宣战”;取缔长江沿线非法采砂、非法码头等,整治沿江化工企业;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山更绿。5年来,我国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治理沙化土地1亿多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
2018年年底,天津等7省份公布了中央环保督察移交问题的问责情况。其中,沈阳市因城镇污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黑臭水体治理推进不力等问题,十几名领导干部被问责。
近几年,中央环保督察掀起的“绿色风暴”席卷全国。中央环保督察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从“查企”到“督政”的转变,被称为我国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标志性大动作。
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看来,相对于速度较快的经济体制改革来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仍显得相对滞后。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2015年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公布,方案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的“四梁八柱”,成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
几年来,总体方案确定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制度等8方面制度、数十项改革任务和成果,构成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提速——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颁布,以考核促进各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行河长制,为每一条河明确生态“管家”;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着力破解“公地悲剧”;开启生态保护红线战略,将重要生态空间进行严格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也不断健全——“史上最严”环保法实施,增加了按日连续计罚等执法手段;制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书写美丽中国新篇章
“没想到,我们村变得这么漂亮!”在江西省资溪县鹤城镇生活了几十年的付银山老人不敢相信,原来进出只靠黄泥路、猪圈污水到处流的山窝窝村,现在竟然房前屋后栽花种草,附近村子里由闲置的老屋和礼堂改造而成的文艺街区,还吸引了不少游客,村民腰包更鼓了。
资溪森林覆盖率多年保持在87%以上,最大的财富就是绿水青山。江西省2016年被列为我国首批三大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资溪借助政策优势,一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手发展旅游业,把好山好水做出富民的大文章。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专家看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正在开启——
近日,湖南、重庆两省(市)政府正式签署酉水河流域省际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若交界断面的水质类别达到国家考核目标,湖南省拨付补偿资金给重庆市;若水质类别劣于国家考核目标,重庆市拨付补偿资金给湖南省。
从今年1月1日起,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这将成为未来防治土壤污染的一把“利剑”。
2018年底,黑龙江、河南、山西等地传来消息,全面建立湖长制。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一系列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新举措频频发力,护卫绿水青山,美丽中国新篇章定会书写得更加靓丽。
为抚州点赞!
为家乡喝彩!
分享
分类浏览